印度选择“不跪”,等着美国挥出关税大棒,特朗普发出最后警告,治不了中国,还收拾不了印度?

美国又挥舞关税大棒了,这次的目标是印度。欧盟和日本已经乖乖低头,轮到印度时,却突然硬气起来——不谈、不等、不妥协,直接摆烂等美国先出拳。特朗普气得跳脚,一边喊着“印度是我们的朋友”,一边威胁加征25%关税,还偷偷摸摸搞了个“罚款”名目。这场美印贸易博弈,表面看是钱的事,背后却是美国霸权衰落的又一个注脚。

1.美国的关税大棒,这次砸向印度

美国最近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关税施压,已经成了家常便饭。4月2日宣布开打,拖了90天,最后拍板8月1日执行。欧盟和日本已经认怂,美国对它们的关税定在15%,还美其名曰“重大让步换来的优惠”。可轮到印度,画风突变——美国直接放狠话,8月1日加税,还要额外罚款,连具体金额都懒得遮掩。

印度选择“不跪”,等着美国挥出关税大棒,特朗普发出最后警告,治不了中国,还收拾不了印度?

特朗普(资料图)

为什么印度成了“例外”?数据很能说明问题:美国对印度的贸易逆差高达460亿美元,今年双边商品贸易额约1290亿美元。这么大的顺差,美国当然眼红。更让特朗普恼火的是,印度不仅不开放市场,还跟俄罗斯打得火热,买石油、买武器,完全不把美国的“反俄联盟”当回事。

2.印度为什么不跪?

欧盟和日本的选择很现实——美国大棒还没落下,它们就先投降了。日本乖乖接受15%关税,欧盟也一样。可印度偏不。印度政府内部已经开会讨论对策,明确表示8月1日前绝不妥协,拖到9月或10月再谈。

印度的底气来自哪里?首先,它不像欧盟那样依赖美国市场。印度敢硬刚,是因为它还有其他选择——比如俄罗斯的能源、中国的制造业合作。其次,印度国内农业集团死活不同意开放市场。美国逼它开放小麦、玉米、大米和转基因大豆进口,可印度50%的人口靠农业吃饭,农民根本扛不住美国农产品的冲击。

印度选择“不跪”,等着美国挥出关税大棒,特朗普发出最后警告,治不了中国,还收拾不了印度?

展开全文

莫迪(资料图)

更关键的是,印度学精了。它发现,美国现在急着收割盟友,但印度不是日本,更不是欧盟,它有资本跟美国耗。特朗普喊着“8月1日加税”,印度就摆烂等他先动手,到时候再谈条件,至少不会像欧盟那样“未战先降”。

3.美国的焦虑:治不了中国,连印度也收拾不了?

美国现在的心态很矛盾。一方面,它想用关税逼印度开放市场,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;另一方面,它又担心逼太狠会把印度推向中国。毕竟,印度一直是美国“印太战略”的关键棋子,用来制衡中国的。可现在,印度不仅不开放市场,还继续买俄罗斯石油,完全不给美国面子。

特朗普的威胁很明确:如果印度不妥协,就加征25%关税。可印度根本不怕。它已经向WTO提交报复计划,准备对美国汽车和零部件加税(约7.25亿美元),虽然具体产品还没定,但信号已经很清楚——你要打,我奉陪。

更让美国头疼的是,印度现在摆出一副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的姿态。美国贸易代表说“需要更多谈判”,特朗普直接警告“再拖就加税”。可印度就是不松口,反正它也没打算短期内让步。

印度选择“不跪”,等着美国挥出关税大棒,特朗普发出最后警告,治不了中国,还收拾不了印度?

印度(资料图)

4.这场博弈的结局会怎样?

短期来看,美国可能会真的加税,印度也会报复。但长期来看,这场贸易战更像是“互相伤害”的表演。美国想逼印度开放市场,印度想保住自己的农业和乳业利益,双方都不愿让步。

对美国来说,关税战从来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。可现在的问题是,它的手段越来越不管用。欧盟投降了,日本投降了,可印度偏不。更讽刺的是,美国一边喊着“印太战略”,一边把印度逼成对手,这到底是战略成功还是战略失败?

结语:

美国以为关税大棒能搞定一切,可印度偏偏不接招。这场博弈的结局,可能比美国想象的更难看。治不了中国,连印度也收拾不了?美国或许该想想,霸权时代是不是真的过去了。

评论